从全部哲学史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智慧,不仅开辟了中国特色哲学道路,而且具有深刻的和深远的哲学史意义。
宋明时期,随着宋明儒学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的文化价值观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孔子本人也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至于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则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这在当时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在现代的文化理念中,所谓主观与客观的绝对对立已经被超越了,人的参与越来越重要。一般而言,老子更强调自然,孔子更强调人文。韩愈的《原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说,将孔子的仁义规定为道之定名,即确定而不可易的内容,贯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不必说,一部中国文化史就是解释孔子的历史。
宋明儒家建立了各自的儒学体系,内部也有不同流派(所谓理学、心学等等),但是,他们都以继承和发挥孔子思想为己任,都以孔子为圣人,这一点也是无可置疑的。经过宋明儒学的阐释,仁不仅是性,是理,是心德之全体,而且以天地之生道、生德说明其宇宙论的根源,并以爱之情说明其实现,将天地生物之心与人之仁心贯通起来,使其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进而将仁从爱人扩展到天地万物一体的境界,成为极富生态意义的生命哲学。历史上的孔子和后来塑造的孔子确实是不同的,恢复历史上的孔子,就是为了认识真实的孔子。
这一点对后来的新儒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3] 这句话如果不从神学目的论,而是从自然目的论的角度去理解,是很有意义的。儒家圣人则只停留在有的层面,所以是存有的。此后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就只剩下儒、道两家了。
经过汉初短暂的无为而治之后,儒家文化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孔子则成了为万世立法的宗教式的人物。一般而言,老子更强调自然,孔子更强调人文。
孔教会很快就寿终正寝了,这场辩论却留下了一些教训。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和文明对话的时代,孔子更是代表东方儒家文化的世界伟人。孔子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也是有变化的,但是,他作为儒家圣人的地位却是不变的。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由于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重新肯定孔子,就是重新肯定中国文化。而要回应佛、道的挑战,就需要吸取它们的理论成果。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公开主张,仁义就是人性,又能通向自然。
拿性和情的关系来说,玄学家一般是以无为性,以有为情的。因为《论语》中并无批判老子道家的内容。
他的学说既不完全符合孔子的思想,也没有被后来的儒者所接受。所谓古文经学,是指从壁中发现或由各地献上来的用古文写成的经书。
在中国文化进程的各层源流里,由于中国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孔子在中国文化进程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但是他作为儒家圣人的地位却是不变的。但是,老子思想也有深厚的人文因素,孔子思想则有明显的自然成分。这虽然是以道解儒,将孔子道家化,但同时也说明,王弼对孔子是很推崇的。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而这些思想后来成为儒家天人之学的最重要的问题,其影响既深且远。这既是一次文学运动,又是一次思想运动,文以载道是其主要宗旨。
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但墨子在孔子之后。中国要进步,就必须打倒以孔子为总根源的儒家文化。
但是,这一派的学说经过孟子的批判,后来就再也没有发展了。陈独秀提出最后觉悟之觉悟,追寻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从军事、经济、政治直到思想文化,认为思想才是最后根源。
这是一种历史的研究,遵循的是科学的方法。圣人体无,是说孔子完全地达到了无,与无合而为一了,而无又不是认识对象,不能言说,故体无者不言无。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收中国文化(包括儒、道)的过程,比如中国化的禅宗,就吸收了道家庄子和儒家孟子的许多思想。庄子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学化、艺术化的人生,强调个人的自我超越的精神自由,这些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发生了很大影响,并且在后来的发展中被儒家所吸收。[5] 恩斯特·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关子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这样看来,孔子的境界比老子更高,真正达到道家所谓圣人的境界了。
康有为认为,宗教作为文化价值的最高体现和指导,是全人类共同具有的,而中国缺乏这样的宗教,所以要建立一个宗教。但是,除了其中的某些部分被儒家荀子吸收之外,并未得到进一步发展。
唯独在理论层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儒学陷入沉寂,这也是事实。神明茂,所以能体无,五情同,所以不能没有各种情感以应物,只是圣人应物而无累,即不为外物所牵连。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将作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这既是新儒家的时代课题,也是恢复儒学的先决条件。
一、百家争鸣中的孔子 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正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孔子的历史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嵇康所说的任自然,就是超越社会名教而任其自然之性,恢复人的本真。孔子虽然没有直接讨论和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孔子的全部学说其实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为此,他们又返回到儒学传统,从《易传》《大学》《中庸》等富有形而上色彩的著作中寻求理论支持,发现其理论价值,作出新的诠释。何晏认为,二者是不能统一的,因此,他提倡圣人无情说。
孔子的学说是不是宗教,这个问题从西方天主教传入中国之后就提出来了,记述孔子言论的《论语》也由于当时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理雅各等人先后翻译成拉丁文、法文、英文而传播到西方,并受到高度重视。[2] 这说明,孔子思想从一开始就有很大的包容性。
杨子为我,主张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东晋慧远的《沙门不敬王者论》很能说明这一点,而神灭论与神不灭论的辩论,则反映了理论层面的冲突。
标签: 下雪天怎么开车会更安全(下雪天怎么开车安全) 健康,美味皆可得!维维冷榨鲜椰汁好品质征服经销商! Win10玩游戏输入法老是跳出来怎么办 小千代高清壁纸1080(小千代高清壁纸) 一品教程论坛(一品教程)
评论列表
如果说,冯友兰早年承认以满足欲望为好,那么,提出境界说之后,就从精神境界上解释好和幸福了。
礼是孔子学说的重要内容。
(二)斯文之道--儒家人文精神的初步内涵 前面,我们提到过殷周时代以天为核心的宗教信仰的一个内容,就是天子受天之大令(即大命)而统治天下,这是宗教神学意义上的天命观的一个重要含义。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否定了中西差别是古今之别的说法。
墨子的兼爱思想也受到孟子的批判,而其兼爱思想的实质是兼相利,即提倡功利。